食品、農產品深加工機械現狀分析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1-4-20
上一條:北京餐飲•食品 5月光榮綻放
下一條:小型面粉加工行業(yè)發(fā)展建議
【慧聰食品加工及包裝網】我國食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市場10年間取得了較快的發(fā)展,一些先進的加工技術、現代化的大型企業(yè)迅速崛起,正在改變著我國食品和農副產品的傳統(tǒng)加工業(yè)。食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裝備行業(yè)經過“八五”、“九五”已經取得了基礎性的發(fā)展,食品機械主導產品中約15%達到20世紀末的先進水平牞為食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行業(yè)即將步入快速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豆加工機械
我國大豆年產1500萬噸,目前加工多為傳統(tǒng)方法,附加值水平較低。迄今為止,我國加工大豆、花生類植物蛋白產品的生產線主要是采用20世紀80年代引進的堿溶酸沉工藝,生產高檔分離蛋白產品的主要設備依賴進口,設備基本投資大。目前,國內生產的大豆蛋白產品質量不穩(wěn)定,生產成本過高,產品應用領域過窄。面對入世后的挑戰(zhàn),我國植物蛋白工業(yè)亟須在生產工藝、裝備、產品結構等諸多方面進行提高。
針對植物蛋白的深加工所面臨的行業(yè)共性問題,應把有效利用其中的蛋白成分、降低生產成本、擴大植物蛋白的應用領域作為研究方向。目前在加工工藝技術上已有了突破,應用多效酶解工藝和組合分離超濾等高新技術,完成了年產15噸大豆活性肽生產線的試驗工作,與傳統(tǒng)的堿溶酸沉工藝為主的生產線相比較,新技術以大豆豆粕為突破口,應用酶工程技術對蛋白質進行控制降解,將膜分離技術和差轉分離技術組合,獲得含量在88%以上、分子量在1000以下的功能性植物蛋白肽類產品。在關鍵生產裝備方面,通過國內多家骨干專業(yè)裝備生產企業(yè)的集成攻關,使新工藝中所涉及的關鍵裝備,如高效差速分離系統(tǒng)、高速高壓均質機、超濾和反滲透技術及裝置、壓力式制粒噴霧干燥塔等生產設備的性能和主要技術指標均已接近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與引進設備相比,一次性設備投資費用平均減少30%~50%,關鍵設備比進口同類產品造價低3倍以上,從而可以解決現行大豆精深加工中生產成本高、產品品種少、通用關鍵生產設備國產化水平低等行業(yè)共性問題,為大豆工業(yè)乃至食品工業(yè)提供切合實際、健康發(fā)展的基本裝備和技術保障體系。